星空(中国)教师在岩石学TOP期刊《Journal of Petrology》发表最新成果

来源: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24-03-29浏览次数:1033


近日,星空(中国)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冷成彪教授团队在后碰撞岩浆硫化物过程与成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Platinum-group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Chongjiang Cu−Mo−Au deposit, south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post-collisional porphyry Cu deposits”为题,发表在岩石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Petrology》上。

本文聚焦后碰撞环境下的岩浆硫化物饱和历史,对西藏冈底斯南缘冲江Cu−Mo−Au矿床相关的岩浆岩序列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铂族元素及硫化物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冲江地区岩浆岩经历了硫化物饱和(图1),但硫化物饱和的量较少(0.003−0.009 wt.%)(图2)。因此,有足够的Cu、Mo和Au富集在残留熔体中,并随着流体出溶进入挥发相,形成冲江Cu−Mo−Au斑岩矿床。本研究为碰撞后岩浆系统中硫化物饱和提供了直接证据,也表明硫化物饱和的量是碰撞后斑岩铜矿床形成的关键控制因素。

 

1. (a)冲江岩浆岩序列Pd vs. MgO含量变化及(b) Pd/Pt vs. MgO含量变化,指示在岩浆演化至3.9 wt.% MgO时发生了硫化物饱和


2.蒙特卡罗模拟显示总岩浆硫化物饱和的量为0.003−0.009 wt.%之间

 

据悉,《Journal of Petrology》是岩石学领域TOP期刊,主要报道岩石起源、形成过程等相关国际前沿研究进展。星空(中国)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喜连博士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冷成彪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共同作者还包括长安大学Matthew J. Brzozowski博士,星空(中国)邹少浩博士、李凯旋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漆亮研究员。本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22021,42102095, 42362013,42363009),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2021QZKK0301)以及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4BAB203036)联合资助。(文/图 陈喜连)

 

编辑:刘宇翔  责任编辑:苏幸  审核:黄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