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仲夏的阳光透过葱郁的香樟,在东华路上洒下点点金光;当习习的微风拂过二叠湖面,为校园各处捎去缕缕荷香,一年一度的青春骊歌已悄然唱响。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校园之北的体育场,以最隆重的方式为全体2024届毕业生举行人生“加冕礼”,这也是我们对“人才辈出”的美好寓意和热切期盼!经过大学的洗礼,你们告别了懵懂,走向了成熟;褪去了稚气,收获了坚毅;突破了“内卷”,坚定了信心。同学们,我提议,让我们将赞美的掌声送给努力奋斗的自己!当然,我们还要以最诚挚的敬意感谢辛勤抚育你们成人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成才的老师以及陪伴你们共同成长的朋辈们,请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同学们,时代赋予了你们多重身份。你们出生于世纪之交,成长于新时代,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你们个性独立、视野开阔,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你们充满热情、蕴藏潜能,可以仰望星空,尽情改变世界!你们是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洗礼的“战疫一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接受了一堂升华家国情怀的“思政大课”,拥有了一段饱含人间大爱的集体记忆,你们顾大局、守规矩、有担当、懂感恩,用实际行动证明东华理工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你们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盛世一代”。在学校这几年的时光中,你们亲历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等伟大盛事,亲历了全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这些经历在你们的生命中刻画出独特的痕迹,是你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更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
大学毕业,同学们将面临很多人生选择,是遵从内心的信念,还是逐水漂流如浮萍;是追求“热辣滚烫”的改变,还是安于“躺平摆烂”虚度光阴;是直面“飞驰人生”的挑战,还是选择落荒而逃的退缩;是做一个活泼开朗的e人,还是安静内敛的i人;是选择在逐梦青春中轰轰烈烈,还是在淡泊宁静中怡然自得。有人会在一次次选择中告别稚嫩、拥抱强大,有人会在一次次选择中陷入迷茫、变得彷徨。作家路遥曾在《人生》一书中写道:“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做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选择,是一次次不断蜕变和成长的过程,大学毕业该如何做好人生选择?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句话:
一、志存高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是广大青年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的建功立业之地。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你们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怀揣着梦想与期待,准备扬帆起航,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对于年轻的你们来说,选择很难,做对选择更难,这不仅决定了你们未来的方向,更影响着你们人生的深度和广度。
同学们都知道,“强核报国”,是星空(中国)矢志不移的办学宗旨。从以“中国铀业功勋人物”王涛、李学礼为代表的老一辈东华理工人,到以“戈壁红柳”周义朋、“农民教授”李荣同为代表的新时代榜样人物,再到一批批积极投身祖国发展建设的校友们,“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始终是全体东华理工人共同的价值追求。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学校名誉校长钱七虎院士高中毕业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留学苏联,二是去刚刚成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了报效祖国,他毅然选择了去哈军工。在志愿填报时,钱七虎院士没有如愿选到自己理想的专业,而是被意外调剂到工程兵系,从此开启了他在防护工程领域几十年的钻研。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钱七虎院士的人生选择,有主观意愿,也有客观意外。他用坚定的信仰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用宽广的胸怀拥抱人生的不确定性,用坚定的毅力战胜成长路上的曲折,用毕生心血为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
同学们,青春的选择没有所谓的“最优解”,但爱国一定是最亮丽的底色。我希望同学们胸怀理想、勇担重任,赓续东华理工的光荣传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二、行循自然,到自己最热爱的领域去施展才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和演化,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形态不断涌现,种类繁多的新职业也应运而生,为广大青年大展宏图提供了新空间、新机遇。走进社会,有的同学会因短暂的不适应而陷入自我怀疑,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明白自己路在哪里,不知道该在何处施展才华、书写人生。这个时候,请你们再想一想学校的校训——敦本务实、崇义奉公。再想一想初心,捋一捋思路,从实干中出发,尊兴趣为老师。让梦想成为驱动力,让兴趣点成为擅长点,然后下大功夫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作为,又踏层峰望眼开!
众所周知,人生每个阶段的认知和需求是不一样的,选择很重要、坚持更重要!历史上很多英雄的赞歌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坚守,党的事业蓬勃发展至今也是源自对真理的坚持。同理,一个人事业的发展是一段迂回曲折的旅程,要在不断的选择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在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立志要为祖国学造船,18岁在日本学习舶用机关专业,24岁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专业。但一年后,他决定改学地质专业。因为他发现中国当时没有铁矿,没有铁矿就炼不出钢造不出船,只有学了地质才能知道矿产在哪儿。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转学地质,李四光的“三级跳”是在国家的事业发展需要中找到了自己的“航标”,并通过努力为寻找国家紧缺的矿产资源和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作出了贡献,实现了从个人兴趣到事业选择,再到社会价值实现的“三级跳”。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注定是坎坷崎岖、荆棘满布,这是常道,也是“非常道”。无论经历怎样的前路,都应当守得平常心,保持进取心,体悟每一段经历、感恩每一次遇见,让兴趣引路、用实干兴业,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用点滴成就为人生添彩。
三、脚踏实地,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锻造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就业和升学的竞争异常激烈。如果未来的你,在工作中和求学路上四处碰壁、连连吃苦,请不要磨灭奋斗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难题的出现意味着你还缺少什么或者还要突破什么,请试着接受和拥抱这些艰苦的时刻,负重前行,向阳而生。
实践证明,所有功成名就之人,都是在年轻时经历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锻炼;经历过“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炼。要干得了“苦差事”,勇于跳出舒适区,坚决抵制“佛系”思想,不畏风雨、磨砺心智,主动到条件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锤炼本领;要扛得住“苦累活”,在重大任务中增长才干,在复杂斗争中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要下得了“苦功夫”,主动屏蔽外界的浮躁,在补短板和强弱项上狠下苦功夫,在自找苦吃中品味成长的甘甜。由我校汤彬教授领衔的团队,每年深入新疆、内蒙古等地的铀矿勘探地区工作6个月左右,在荒无人烟、岩石嶙峋、天气条件极其恶劣的矿区艰难采集实验数据。历经30余年持续攻关,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研发出铀矿勘查的核辐射探测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环境辐射检测、核应急等领域,有效解决了我国快速铀矿勘探、准确铀矿定量的技术性难题,该团队也成功入选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同学们,吃苦就是吃补,补的是你的德行、心胸和才能。我希望你们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甘于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努力磨练坚韧的意志和超强的韧劲,不断在艰难中生根,在风雨中成长。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的身份将从东华理工的学生转变为东华理工的校友。未来的日子里,东华理工的担当,将在你们强核报国的作为中呈现;东华理工的故事,将在你们创新奉献的奋斗中书写;东华理工的荣光,将在你们挺膺担当的捷报中闪耀。你们永远是母校深切的牵挂,母校永远是你们温暖的港湾。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赏赏三月盛开的绿樱,吹吹青春广场夏日的晚风,回忆学府校园“天使路”的趣闻,重温枫林校园旁夜市的喧嚣,打卡地质博物馆珍藏的宝藏……东华理工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同学们,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愿你们勇敢追梦,不负韶华,再上春山!